德云社大封箱,龙字科那张合影一出,嚯,我的老天鹅啊!
这感觉就像看着自家养的小白菜终于拱了猪,那叫一个欣慰!
尤其他们乖乖巧巧围在郭德纲、高峰身边那小样儿,简直萌到心坎里去了!
真想隔空喊话:崽子们,缺不缺干妈?
!
话说这龙字科,蹿红速度真是堪比火箭发射,嗖一下就上天了!
想当年老郭在上海小剧场那会儿,为了凑人手,那真是头发都快愁掉了。
栾云平估计天天都在玩“演员大挪移”,恨不得变身孙悟空,拔根毫毛吹出千百个分身来。
现在好了,龙字科一出,直接“人才济济”,这局面,真是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啊!
当然,这么快就推这群“小雏鸟”上台,肯定有人要犯嘀咕:这火候到了吗?
不会是揠苗助长吧?
对此,我只想说:您就甭操心了!
老郭是谁?
那可是把观众当上帝供着的主儿,他会砸自己的金字招牌?
德云社的舞台,那可是“神仙打架”的地方,没点金刚钻,揽得了瓷器活?
你看八队的张九南和他的“汪汪队”,一个个看着嫩,但业务能力那叫一个硬核!
特别是成龙早,每次上台“碰瓷”张九南那出儿,简直成了德云社的保留曲目,笑得我眼泪都快出来了!
这画面,莫名让人想起当年岳云鹏在小剧场扫地的光景,谁TM能想到这小子以后会成为相声界的扛把子呢?
说起来,小剧场这地儿,还真有点“风水宝地”的意思,多少相声新星都是从这儿磨练出来的。
从一开始的“小透明”,到找到自己的风格,再到拥有响当当的“标签”,这其中的酸甜苦辣,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。
七队的郭龙远、宋龙祥、赵芸一,那也是各有各的“绝活”。
郭龙远能跟老郭一起录《德云斗笑社》,这待遇,啧啧,妥妥的“皇太子”级别!
至于赵芸一,“德云一姐”、“少班主夫人”、“老板娘”……好家伙,这标签比我的购物清单还长!
小剧场里观众那真情实感的祝福,更是让她的人气蹭蹭往上涨。
不像某些明星,天天炒作,结果翻车翻到姥姥家去了。
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:现在的娱乐圈,到底是流量为王,还是实力说话?
德云社的成功,或许能给点启示。
人家不追流量,而是踏踏实实培养人才,用心打磨作品。
这“慢工出细活”的劲儿,才是真牛掰!
龙字科的崛起,不仅给德云社注入了新鲜血液,也给相声界带来了新希望。
当然,路还长着呢,谁能笑到最后,还得看他们自己的造化。
就像老郭说的,演员不能太圆滑,该给机会就得给。
在实践中摸爬滚打,才能成长得更快。
不过,娱乐圈这地儿,变幻莫测,指不定哪天就“城头变幻大王旗”了。
所以,对这些年轻的相声演员来说,保持初心,不断学习,才是最重要的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前阵子黄磊一家排队买奶茶的事儿。
孩子穿得普普通通,结果网友炸锅了:“这是真低调,还是作秀啊?”嘿,您瞧瞧这,人类的八卦之心,真是比宇宙还浩瀚!
所以啊,不管是豪门还是明星,想“接地气”还真不容易。
太高调了,挨骂;太低调了,也挨骂。
这其中的分寸感,真是比走钢丝还难把握!
最后,灵魂拷问一下:你觉得龙字科里,谁最有潜力成为下一个岳云鹏?
评论区走起,咱们唠唠嗑!